10月17日—19日,第二屆昆蟲化學生態學學術研討會暨河北省生物互作基礎學科研究中心2025年學術年會在河北大學召開。會議由中國昆蟲學會化學生態學專業委員會主辦,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河北省生物互作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承辦。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河南大學、浙江大學和山西大學等5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90余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昆蟲化學信息感受機制與生態調控、多營養級互作關系與機制”展開深入交流。
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柳峰松,中國昆蟲學會化學生態學專業委員會主任、河北省生物互作基礎學科研究中心首席助理、生命科學學院陳立教授分別在開幕式致辭,期望與會的專家學者能充分利用年會平臺,深入交流,碰撞思想,共同推動中心科研水平再上新臺階。
大會報告由山西大學王琛柱教授、河南大學李云河教授、河北大學魏建榮教授和陳立教授主持。瑞士納沙泰爾大學化學生態學研究中心主任TedTurlings教授、生物學系Betty Benrey教授、法國國家農業食品與環境研究院高級科學家Emmanuelle Jacquin-Joly教授、河南大學李云河教授、浙江大學李冉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蔣興聰研究員等21位專家學者就植物-昆蟲-微生物互作、昆蟲信息素的生物合成和釋放、昆蟲嗅覺編碼機制和化學感受,以及儲糧害蟲種群發生動態監測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和討論。
報告結束后,生命科學學院孫江華研究員在閉幕式作總結發言。孫江華表示,大會的成功舉辦全面展示了河北省生物互作基礎學科研究中心的最新科研動態與良好發展態勢,也為專家學者特別是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了寶貴的交流平臺。
中國昆蟲學會化學生態學委員會是在中國昆蟲學會前理事長康樂院士的積極倡導下,由孫江華研究員牽頭申請,于2015年1月14日經中國昆蟲學會正式批準成立,這一重要平臺的搭建為國內同行提供了高層次的學術交流空間。河北省生物互作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是為貫徹落實河北省基礎研究行動實施方案,由河北省科技廳于2022年首次批準成立。中心由康樂院士擔任首席科學家,陳立教授擔任首席助理,涵蓋四位研究方向科學家和一批頂尖的領軍人才,在生物互作與適應性演化領域積淀深厚、特色鮮明,致力于開展前端性、引領性和原創性的基礎理論研究。